幻灯四
幻灯三
幻灯二
幻灯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园区信息 >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

1962年11月,毛主席在《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领导问题的报告》做出批示,无异于一道总,为实现1964年爆炸第一颗而努力奋斗。原子弹攻关,在更高的基点上加速进行了。

一、1964年5月,王淦昌教授和他的"中子炮队"已完成了研究提纲的:正着手攻克最后一关——发生C效应

五年前,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还在苏联杜布纳的联合原子弹研究所工作,当听到国内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的消息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不久便乘车回国参与和领导研制原子弹。那时,他再次想起民族英雄岳飞的两句话:"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于是,便当着二机部部长刘杰的面表示:"我愿以身许国!"

现在,这个豪情满怀、雄心勃勃的王淦昌,开始准备向攻克核高地的终极目标冲刺。而这次冲刺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能否成功。所以,其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新的物理轰爆试验开始了!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这时,发生了一次王淦昌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面对面的争执。

望着王淦昌疲惫的脸,张蕴钰说:"王教授,我想请你离开前沿观察所。"沉吟片刻,张蕴钰又说:"尽管在理论上它处在安全区域,但它毕竟是距离爆点最近的位置,在雷霆似的隆隆原子炮声中,令人恐怖的辐射有可能冲进这里。因此,王教授,你可不可以绕过它,或者可以换个人嘛……"

张蕴钰的担忧和关怀在情理之中。早在三年多前,苏联专家将要撤离中国的时候,张爱萍副总长就向基地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口信: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希望寄托在王淦昌、邓稼先等中国科学家的身上,要好好照顾他们。今天,当看到王淦昌的安全系数不那么保险的时候,张蕴钰将军怎么能不苦口婆心地规劝他呢?

可是,王淦昌凝视着张蕴钰,斩钉截铁地说:"司令员,当祖国需要你……你能换个人吗?"

在这样的科学家面前,听了这样的话,张蕴钰无言以对。这种面对严峻考验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顿时使他在尊重与信赖的感情上又平添了几分敬意。祖国更重于生命啊!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知识分子的美德呀!

"不争啦,试验马上开始!"王淦昌发出三分钟准备的指令,然后对张蕴钰说道:"司令员,请原谅我向你下逐客令,在我这里你是客人嘛!"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万般无奈,张蕴钰只好离开"前沿观察所"。此刻,观察室的门关上了。他清晰地看到,门口的信号盘亮出了"危险"字样。几乎与此同时,发射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8、7、……3、2、1发射!"

这会儿,一个朝霞如火的清晨,C效应终于产生了!

与此相媲美,广袤无垠的罗布泊深处的孔雀河畔,原子弹地爆主要工程一百多米高的铁塔和测试设备的防护工程已经竣工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谁是东风?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

1964年9月16日,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清晨,在这座古老、幽静的庭院里,到处飘荡着花草的馨香。晨风拂拂,把花草的清芳送到院子各个角落,使相继下车信步走来的客人们顿觉心胸舒展、愉快万分。

今天到的不是一般来客,而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密战友贺龙、李富春、李先念、陆定一、薄一波、罗瑞卿、张爱萍、刘西尧等。他们到这里来参加中央专委会第九次会议。周恩来向各位与会者含笑示意后,就让张爱萍和刘西尧汇报关于《首次核试验的准备情况和正式试验的工作安排》。大家坐在海棠树掩映下的会议室里静静地听着。

汇报结束时,周恩来对几位老战友说:"刚才,爱萍和西尧谈了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方案,请大家发表意见。"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现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的罗瑞卿大将,坐在那里轻微地动了动嘴唇,看样子是准备开头炮了。尽管林彪元帅以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的身分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但他并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防建设上,甚至对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也不多顾及,而把这一切重担放在罗总长身上。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在这种微妙的背景下,罗瑞卿不得不把军队的工作全盘抓起来,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抓好部队的军事训练上。作为总参谋长,对提高全军将士的军事素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啊!同时他也是一位发展"两弹"事业最积极的支持者。周恩来召集中央专委开会,他每会必到,而且积极发表意见,热心出谋献策。这会儿,当周总理的话刚落音,他沉思片刻即提出自己的建议:"总理,当前有迹象表明,超级大国图谋阻止我国掌握原子弹,有破坏我国核工业的动向。面对这种很紧张的国际气氛,10月份是否进行试验,请总理考虑一下。"

"这个问题很重要。"周恩来望了罗瑞卿一眼,旋即环顾了下与会者,十分严肃地说:"不光是我要考虑,在座的各位都要开动脑筋,出点主意。总之我们对此要进行慎重研究,并拿出方案,报到主席那里。"贺龙习惯地拿着他那个心爱的烟斗,轻轻地吸了一口,说:"原子弹响了以后,美苏有可能炸我们,我们务必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周恩来把目光投向贺龙:"看来,把防空布置好,已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贺老总,请你找刘亚楼亲自谈,空军师要进去。"

贺龙自然心领神会:"这样好。"说毕,他用明亮的眸子望着周恩来:"我看炸的时间要有个方案,今年要搞,现在要下决心。"

周恩来插话:"要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早试。苏联在单方面撕毁了所有援助中国的核科研协定,又撤走了全部专家后,赫鲁晓夫曾断言'罗布泊只会生出鹅卵石,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但我们搞出来了。可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炸我们,他们也要承担后果。另一个方案是晚试,先反复论证一下国际上的反应程度和方式,同时进一步抓紧三线研制基地的建设,择机再试。"

选择爆炸试验时机的讨论首先在中南海西花厅里展开了。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三、中央专委经过慎重研究后议定,进行首次试验的时机,等呈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主席最后决定

无论早试还是晚试,准备工作都要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抓紧抓好,不能有丝毫的松劲情绪,二机部和国防科委要特别注重这件事。

1964年9月21日,周恩来向在外地的毛泽东转交了总参谋长罗瑞卿写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根据第九次专委会会议讨论的意见,提出可以在10月进行正式核试验。周恩来在转交报告的附信中说:"关于核爆炸及其有关问题,急待主席回后,当面报告,以便中央早作决定,时间以不迟于24日为好。因为如决定今年爆炸,以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为最好,而事前准备时间至少需20天;如决定明年四五月与空投航弹连续试炸,也需要在10月做过冬准备;如需从战略上进行考虑,推迟爆炸,使之与第二套新的基地的建设和导弹及核弹头生产相衔接,也需要有方针上的决定。"

不久,周恩来就召集贺龙、陈毅、张爱萍、刘杰、刘西尧等开了一次极为机密的中央专委小会,传达了他与毛泽东、刘少奇研究的决定,要求必须10月1日前做好一切准备,年内爆炸,具体时间由党中央最后决定。

当然,核爆炸的各项准备是周密而充分的,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试爆前、试爆中和试爆后,意料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出现。在核爆零时(即原子弹爆炸的准确时间)尚未到来,成败远未分晓的时候,周恩来不能不悬着一颗心。有人看到,当他批阅文件忙得十分疲倦的时候,他便到庭院的那条小路上慢慢地踱来踱去。即使在这片刻休息时间,他面部仍露出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胸中依然翻滚着波涛,以至有一回一脚踏进泥水里,也没有发觉。直到秘书看见他裤腿上的稀泥,问起缘由时,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原来,他在散步时精力全部集中在思考试爆前的准备工作,根本没注意到路面。由此可见周恩来当时日夜悬想的就是此次原子弹试爆的成败了。当然,真正重要的,还是不怕鬼,不信邪,试验问题现在就搞,即使遭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周恩来这次是按照可能发生超级大国炸我们的非常情况来布置准备的,他已部署由刘杰组织关键技术资料、仪器设备的安全转移。一天夜里,贺龙来访,他向这位老帅解释说:"万一人家来炸,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我们还可以头开始嘛。这就叫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四、绝密的中央专委小会召开三天后,即9月27日,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奉周总理之命飞回核试验基地,负责现场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0月初,原子样零部件在一级警卫下从西北核武器研究基地运到试验场,在塔下工房里顺利完成了原子弹装配,试验进入最后待命阶段。

10月9日,试验常委根据气象预报,拟定原子弹试爆时间在15日至20日之间。

10月10日,核试场总指挥张爱萍上将派试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旭阁上校携带核爆炸前的起爆零时、防空、安全疏散、核爆炸不成功的处置方案等绝密文件乘专机赴京向周恩来总理面报一切。周恩来再次约杨成武、刘杰、乔冠华等研究了爆炸原子弹的有关事宜,并将研究结果报经毛泽东同意。10月13日,有关原子弹爆炸的宣传和政治斗争问题,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后,又向毛泽东报告,并得到同意。第二天,即10月14日,他又致信毛泽东、刘少奇等。信中写道:

主席、少奇、林彪、小平、彭真、贺龙(不在京)各同志:

有关爆炸原子弹的宣传和政治斗争的工作,昨天已在书记处,后来又向主席作了报告、并征得同意。现在先将已拟好的三个文件,即政府声明、新闻发布、中央通知的草稿,送请审阅。其他还有致友好国家政府首脑信、外交部通知、对外宾外国记者谈话要点,将陆续送审。我国这次试验,决定采取公开宣传办法,以便主动地击破一切污蔑和挑拨的阴谋,并利今后斗争。

爆炸时间,前方还在作最后研讨,今晚方能定夺,当另告。

周恩来

十月十四日十九时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试验委员会把试爆日期瞄准在15-16日,并按15日准备。但14日傍晚时分,在一片落霞云影中,原子弹于19时19分安全吊上102.4米高的铁塔,忽然狂风铺天盖地刮来,好像千千万万的雄狮在那里咆哮,又像千千万万的烈马在那里狂奔,丘上、平川,全都冒起一股一股的烟柱。很快地,这些烟柱又你卷着我、我卷着你地变成了黄色的浓尘,弥漫了整个天空,自然,也笼罩了整个试爆场区。好在15日下午两点半,气象预报风速减小,16日是个朗朗晴天。于是又研究预定16日15时为"零"时,并立即电告周恩来总理批准。

张爱萍上将的电报是这样写的:

总理、林总、贺总、聂总、总长:

经党委常委研究,根据气象情况零日定为16日,零时为15点,请指示。

张爱萍、刘西尧

指挥原子弹试爆最有发言权的人应该来自第一线,他们的决策理所当然地应该受到尊重。因此,周恩来立刻批示:

刘杰同志并告成武同志:

请以保密电话嘱张刘,同意零时定为16日15时。

周恩来

10月15日12点半

照例是张爱萍先看了电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把电报递给刘西尧。

刘西尧看罢电报后,凝视着张爱萍。

张爱萍说:"按总理的指示办!"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16日,果然是一个朗朗的晴日,红彤彤的朝霞向着大地展现出胜利的光明的微笑,大漠在朝阳里显得更加雄浑、壮美。看到这样的好天气,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张爱萍将军眉头舒展,心情畅快。早晨6点半,塔上缓慢地放下吊篮,两位工程师登上吊篮上塔完成了原子弹装配的最后一道程序——插接引爆雷管。然后,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和九院院长李觉将军登塔进入爆室,做最后的检查。走下吊篮,张、李向张爱萍汇报完核心部位的工作后,张爱萍悄悄地对身进的李旭阁上校说:"立刻接北京,用密语报告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随后,他又同刘西尧一起亲自到主控站、防化部队等关键单位进行最后的检查和落实。14时30分他才返回到离爆心60公里远的白云岗指挥所。

在钢筋混凝土的掩蔽部里,现场指挥部的成员张爱萍上将、刘西尧副部长、邓稼先博士、王淦昌教授等聚集在一起,一双双眼睛都充满了焦急的期待、渴盼。

15时,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是一个中国不在超级大国面前示弱即将闯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时刻,是一个将被记入史册的历史时刻!

五、此刻,茫茫无涯的罗布泊显得那么寂静,高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铁塔同样显得那么寂静,整个试验场都显得那嗥寂静

一切都沉漫在史无前例的大决战前夕那样的静悄悄之中。

这令人心跳加剧的寂静一直持续到张爱萍上将拿起电话筒:"总理,我是张爱萍,试爆前各项检查正常,一切工作准备完毕,电源已接通,可否按时起爆?"

周恩来手握话筒,嗓音坚定而有力:"可以按时起爆!我在电话旁守着。祝同志们成功!"

指挥所里气氛严肃、紧张,张爱萍用冷峻的眼睛看着表。表的指针在等待与期盼的目光中按照常规移动着,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走向那个庄严的时刻……

14时50分,张爱萍果断地下达最后10分钟准备的指令:

"五分钟准备!"

"三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14时59分,主控站的张震寰将军下达了最后一个口令:"发射!"

这时,仪器设备进入自动化程序。9、8、7……读秒的声音一步步向15时靠近。每一秒钟都让人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激动,人人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那个牵动全世界的最后时刻到来!

北京,中南海西花厅。

满面春风的周恩来总理同兴致勃勃的聂荣臻元帅一起坐镇指挥室,一刻不离地守候在那部红色电话机旁。他们离茫茫罗布泊很远、很远,但他们仿佛觉得自己也站在苍茫的大漠上了!

前沿的白云岗指挥所,张爱萍、刘西尧、邓稼先、玉淦昌、朱光亚……都在静候着一秒秒走过来的伟大时刻!

"……5、4!"读秒声牵动着张爱萍的每一根神经。他似军人惯有的敏捷,拿起望远镜向远处看。他最后一次看见大漠上的铁塔耸入夫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像一个婴儿安放在顶端一个纯金属的小屋里。再有几秒钟,这个成千上万人努力的结晶连同重达180吨的钢铁巨人就要在爆炸中消失了……

随着一阵排山倒海、震天撼地的爆炸声,试爆场上发出一种蓝中带白的闪光,把整个天空都照亮了,同时把整个沙漠映照成一片白茫茫,就像天空忽然升起了几个太阳一般。稍顷,一个通红的大火球,飞速冲上那没有尽头的苍穹,它一面迅疾地上升,一放射出一圈又一圈的浓烟。与此同时,地面卷起一个粗壮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直至与烟云衔接。这时,戈壁滩发出一朵巨大的、黑紫红相间的蘑菇云。这团蘑菇云比这个柱形的东西更活跃,在它的躯体里翻滚着烟与火的浓白色泡沫,带着嘶声向下面扑去,又升向高空,壮观极了!

这时候,白云岗指挥所的将军和科学家们,几乎同时凭望远镜看到,原来铁塔耸立的地方,一团汹涌翻腾的、色彩混沌的蘑菇云团,正迅猛上升到大约9000米的高度。当这个蘑菇云团缓缓地消散以后,人们发现铁塔已经无影无踪了,爆炸后估计达摄氏上万度的高温,早已把它蒸发掉了,代替它的是一个大坑。

"爆炸成功啦!"顿时,整个白云岗被欢呼声淹没了!

张爱萍上将伫立在山坡上眺望着升向蓝天的蘑菇状烟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一代名将也禁不住激动不已,欣喜万分。这时,他拿着电话筒问科学家们:"怎么样?"站在一旁的核科学家王淦昌从容自信地点了点头:"根据速测数据的结果,是核反应,是原子弹爆炸!"于是,他万分激动地向周总理报告:"总理,原子弹按时爆炸,蘑菇云已经升起,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周恩来兴奋地站起来,高兴地叫道"好,很好,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原子弹研制和首次核试验的每一个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请转告大家,我马上将这一喜讯报告毛主席……"

1964年,张爱萍用密语电报总理:邱小姐在梳妆台,已梳好辫子

 

说毕,周恩来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对面的聂荣臻,同时将专线电话递到聂荣臻手里。聂帅眼里噙着泪花说:"听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喜讯,我和总理都非常高兴,谨向现场的同志们表示祝贺和慰问……"

第二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二届人大常委第一百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汇报,有关方面的领导和科学家列席了会议。当周恩来总理一反他平日的温文儒雅,用非常高冗的声音宣布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时,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人人泪水溢出了眼帘。顿时,会场一片欢腾,欢呼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的伟大胜利!中国原子弹的试爆成功,结束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的历史,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均衡。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路线的光辉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步入核国家行列的绝好写照。

中国原子弹的一声巨响,震撼了整个世界。美国总统约翰逊心情沉重地取消了周末休假。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的赫鲁晓夫在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声中下台了,从此告别了克里姆林宫。四年前,这个哥萨克的后裔曾向世人说:"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人搞不出原子弹。"毛主席也曾嘲笑道:"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爆炸成功后,新华社播发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的《新闻公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连续几天,海峡两岸所有的中国人身边都回响着那庄严的最强音:

"保护自己,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不可剥夺的权利。保卫世界和平,是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职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美国的核威胁,中国不能坐视不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亿万中国人,为这个最强音久久地在蓝天大地间回荡而扬眉吐气,海内外炎黄子孙感到了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当然,那庄严的声明,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巨大支持。